搜索
首页
>
内科
>
内科其它
>
详情页
放疗多少次才可见效
我前不久的时候出现癌症问题,现在已经进行了两次的放疗手术的治,放疗多少次才可见效?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免费咨询
三级甲等
中日友好医院
问题分析:
放疗治疗一般在进行一个疗程左右就会逐渐产生效果,但是由于不同人的疾病症状和严重程度不同,因此治疗的时候,症状越轻微的患者效果往往越明显,症状越严重的放疗起到的效果往往越小。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胎动多少次算正常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一般一小时内胎动3-5次,12个小时内胎动30-40次,最多100次。妊娠4个多月后,会有明显的胎动,5个月左右就会出现明显的胎儿跳动。怀孕28-38周是胎儿活动的高峰期,随着胎儿接近足月,胎儿的活动会逐渐的降低,因为胎儿的头部会降低到骨盆。在日常生活中,孕妇可以通过观察胎动来了解胎儿的情况。如果胎儿出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就医。
胎动一天多少次正常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正常情况下胎动不少于30次/天就算正常,1天中胎动过少或过快都提示有胎儿窘迫的情况发生,需要及时给予做胎心监护或者做B超检查,看看是否有脐带绕颈、羊水污染等的情况发生。胎儿在1天中也并不是光在动,女性也不可能是每次胎动都能够完整的记录下来,一般胎动在3-5次/h之间是属于正常的。怀孕后女性在妊娠中期开始自数胎动,早、中、晚各测1个小时,只要是不低于12次/天都属于正常的,胎儿有时候在睡眠的状态就不活动,所以在检测胎动的时候,也要注意下午和晚上的胎动结果是比较准确的。
孕妇正常心率是多少次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孕妇正常心率是60到100次之间。在女性怀孕之后,心率其实和没有怀孕时的心率是差不多的,一般会增加10到15次左右,都是属于正常的。在女性怀孕之后,因为胎儿需要营养发育,所以孕妇需要输送大量的氧气供胎儿发育,所以心率会有所增加,这种情况是不需要进行治疗的。当怀孕中晚期的时候,如果孕妇有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的症状,需要及时做胎心监测,以确保胎儿不是在宫内缺氧而引起的。
放疗多少次才可见效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放疗治疗一般在进行一个疗程左右就会逐渐产生效果,但是由于不同人的疾病症状和严重程度不同,因此治疗的时候,症状越轻微的患者效果往往越明显,症状越严重的放疗起到的效果往往越小。
放疗一个疗程多少次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在进行放疗治疗的时候,都是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来决定疗程,因为每个人的疾病情况不一样,所以在选择放疗的时候,针对性的治疗的同时也会制定不同的方案,所以疗程需要详细的咨询一下自己的医生,然后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平时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调理身体。
肺癌放疗最多能做多少次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放疗没有明确的最多次数上限,这跟患者的免疫力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直接的关系,放疗药物都是存在一定的药物毒性的,在治疗期间,为了能够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建议患者可以结合中药人参皂苷rg3用于其辅助治疗中,它有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和帮助提高患者免疫力的作用。
宫颈癌术后要放疗多少次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一般内照射需要做5次,外照射需要做20多次,常规的治疗,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一般需要50天左右,由于宫颈癌的放疗可能需要超分割治疗,因此其放疗的次数及时间不是主要的,最主要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喉癌早期放疗多少次比较合适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病人患有早期喉癌已经手术后,一般放疗时间需要20到30次左右的,具体的次数要根据患病人群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只是放疗也有一定的副作用,要是能结合上中医来调理,就更好了。
几天遗精多少次正常
李明
副主任医师
外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如果性生活规律时经常遗精,一周多次甚至一夜多次,或者有性欲就出现遗精,则是病理性遗精,需要引起注意,遗精是一种生理现象。正常成年男性约有90%的发生过遗精,每月遗精两、三次或三、五天遗精一次都是正常的。
猜你喜欢
乳腺癌放疗要多少次
乳腺癌放疗一般多少次
全脑放疗多久见效
乳腺癌放疗一般多少次
早搏多少次可以做射频
脑肿瘤放疗后多久见效
心跳1分钟跳多少次
食管癌应该放疗几次才合适
婴儿一分钟呼吸多少次正常
房颤心率一般多少次
专家问答
产后风寒引发肌肉疼痛如何治疗?
冠心病患者的日常护理
供血不足冠心病吃什么可以缓解
冠心病复发了需要怎么调理
冠心病伴随症状的有哪些
男性冠心病早期症状
冠心病口唇发绀的用药
男性发生冠心病的原因
冠心病会心源性休克吗
什么原因会引起冠心病
常见科室
男科
皮肤科
性病科
妇科
儿科
老年
外科
内科
生殖
传染科
神经内科
五官科
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