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
>
详情页
抗β2糖蛋白1抗体阳性怎么办
我上周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发现是β2糖蛋白1抗体阳性,抗β2糖蛋白1抗体阳性怎么办?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免费咨询
三级甲等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问题分析:
抗β2糖蛋白1抗体阳性,β2糖蛋白1抗体值过高叫做抗磷脂抗体综合症,临床上不少的病人都有这种的,通过使用低分子肝素可以降低其对胎儿的影响。平时要注意饮食的清淡,不要熬夜。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抗β2糖蛋白1抗体偏高怎么办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如果抗β2糖蛋白1抗体偏高,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医院会让用药来帮助防止血液出现高凝状态的。所以只需要根据医嘱用药治疗就可以。同时还需要注意放松心情,锻炼身体,这些对病情的恢复都有好处。
抗β2糖蛋白1抗体阳性怎么办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抗β2糖蛋白1抗体阳性,β2糖蛋白1抗体值过高叫做抗磷脂抗体综合症,临床上不少的病人都有这种的,通过使用低分子肝素可以降低其对胎儿的影响。平时要注意饮食的清淡,不要熬夜。
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被针扎怎么办
张文娟
主任医师
皮肤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不放心的话,可以的话还是做一下梅毒性病螺旋体检查的。可以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再用碘伏或者酒精消毒的。平常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保证睡眠的,多喝水,尤其每天早上空腹喝一大杯温开水的,检查确定情况的。
梅毒螺旋抗体阳性怎么办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梅毒螺旋抗体阳性。有没有查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滴度,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滴度也是阳性的话,就是二期梅毒。可以传染给胎儿。需要在孕前期的三个月到后三个月各做一次抗梅毒治疗。胎儿出生后,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滴度是阴性的话,就没有影响,正常妊娠即可。
糖蛋白抗原125偏高怎么办
潘永源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首先要做B超检查排除卵巢癌。再进行相应的检查,排除乳腺癌、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有3%-6%的良性卵巢瘤或者子宫肌瘤的病人,血清糖蛋白抗原125有时也会轻度增高。在肝硬化失代偿期,糖蛋白抗原125可能也会明显增高。因此,对于糖蛋白125升高,如果身上没有特别不适的感觉,只是轻度升高,可以定期复查,观察变化,及时进行相应治疗或者相应检查。
b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怎么办
赵金秋
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B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患者通常可以通过日常护理、注射疫苗等进行治疗。B型肝炎并不准确,一般指的是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一般属于正常情况,一般是身体具有这种保护性抗体,对乙肝病毒有抵抗力,一般不会出现乙肝病毒感染,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乙肝表面抗体的浓度可能会下降,建议每3-5年复查一次,如果出现转阴,可以考虑注射乙肝疫苗。
丙肝抗体显示阳性怎么办
赵金秋
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丙肝抗体阳性,进一步查丙肝病毒量。如果没有病毒复制,不需要治疗。如果有病毒复制,就需要治疗。治疗之前除了查病毒量和基因型,还需要查一下肝功,肾功,彩超和血常规,评价一下疾病状态,然后根据病毒量和基因型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抗病毒药物。
丙肝抗体阳性怎么办
赵金秋
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丙肝抗体阳性表达可能是丙肝病人或假阳性反应。去医院检查丙型肝炎病毒。如果是阳性,可以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和性传播。只要侵入性手术有可能被感染,如输血史、美容等,就要治疗。如果不治疗,它可能最终进展为肝硬化和各种并发症。
甲戊肝igg抗体阳性怎么办
赵金秋
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可以测一下病毒定量,再测一下肝功,看一下肝功是否正常,都是通过口传播,即食物,水源被污染引起的感染,平时注意休息,戒烟酒,禁忌辛辣,油腻食物.尽量不要乱服药物,以免损害肝脏.抗体一般2个月左右即可转阴。
猜你喜欢
糖尿病糖蛋白高怎么办?
乙肝E抗体阳性怎么办
糖尿病血糖蛋白高怎么办
乙肝表面抗原抗体阳性怎么办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数值高怎么办
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怎么办
丙肝抗体弱阳性怎么办
孕妇丙肝抗体阳性怎么办
监测到丙肝抗体阳性怎么办
eb病毒iga抗体阳性怎么办
专家问答
我从高中开始就有严重的痛经
近期测了几次体温都在35.5-36度左右
感冒后右侧肋部及胸痛
血常规数值异常请教医生
喝酒抽烟后右侧肺部隐痛
冬季寒冷导致尿频尿急
胸部疼痛难忍
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溃疡
冷风吹后头痛难忍
乙肝抗体检测方式
常见科室
男科
皮肤科
性病科
妇科
儿科
老年
外科
内科
生殖
传染科
神经内科
五官科
整形科